close

國家大數據戰略

——習近平與“十三五”十四大戰略

2015年11月12日20:20  來源:學習中國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圖為: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三、大數據開辟國家治理新路徑

  大數據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一場經濟變革,也是一場國家治理的變革。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數據時代》中說:“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單純依靠政府管理和保護數據的做法會使政府在面對大規模而復雜的數據時應接不暇、不堪重負。而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可以實現在線服務,做到權力運作有序、有效、“留痕”,促進政府與民眾的溝通互聯,提高政府應對各類事件和問題的智能化水平。“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准確性。”

  大數據正有力地推動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正日益成為社會管理的驅動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參”。習近平在參觀騰訊公司時說:“互聯網在社會管理方面有較大作用,我們怎麼去適應它?我看到你們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這樣的海量信息中,你們佔有了最充分的數據,然后可以做出最客觀、精准的分析。這方面對政府提供的建議是很有價值的。”李克強在考察北京·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時說:“把執法權力關進‘數據鐵籠’,讓失信市場行為無處遁形,權力運行處處留痕,為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科學依據,實現‘人在干、雲在算’。”李克強考察山東浪潮集團時指出:“不管是推動政府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要依靠大數據、雲計算。所以,它應該是大勢所趨,是一個潮流。”大數據使得政府決策的基礎從少量的“樣本數據”轉變為海量的“全體數據”。政府樹立大數據意識,促進相關數據完全共享,更多地依賴數據進行決策,可以實現從以有限個案為基礎向“用數據說話”轉變的全新決策。

  近年來,“大數據”議題已經成為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座上客,“大數據”戰略早露端倪。2014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推動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其中要求建立部門間互聯共享信息平台,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升監管水平。2014年9月17日,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中包括加大服務小微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方便企業獲得政策信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提供更有效服務。2014年10月29日,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其中強調加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2014年11月15日,提出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2015年1月14日,部署加快發展服務貿易,以結構優化拓展發展空間,提出要創新模式,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服務貿易新型網絡平台。2015年2月6日,確定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橫向聯通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部門,縱向貫通各級政府,推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提高對市場主體服務水平﹔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推進政府和社會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高政府運用大數據的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化征信服務。

圖為: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實驗室

了解科研人員利用同步輻射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四、大數據重塑世界新格局

  “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大數據正在改變各國綜合國力,重塑未來國際戰略格局。2013年7月,習近平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大數據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大數據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驅動力。隨著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與普及,社會信息化進程進入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產生與流轉成為常態。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將達到約400億TB,將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成為新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重新定義了各個大國博弈的空間。在大數據時代,世界各國對數據的依賴快速上升,國家競爭焦點已經從資本、土地、人口、資源的爭奪轉向了對大數據的爭奪。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網絡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未來國家層面的競爭力將部分體現為一國擁有數據的規模、活性以及解釋、運用的能力,數字主權將成為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個大國博弈的空間。大數據將改變國家治理架構和模式。在大數據時代,用大數據可以通過對海量、動態、高增長、多元化、多樣化數據的高速處理,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提高公共決策能力。

  鑒於大數據潛在的巨大影響,很多國家或國際組織都將大數據視作戰略資源,並將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了“大數據研發計劃”,並設立了2億美元的啟動資金,希望增強海量數據收集、分析萃取能力,認為這事關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未來競爭力。迄今為止,美國在大數據方面實施了三輪政策,開放了50多個門類的政府數據確保商業創新。歐盟正在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為320萬人增加就業機會。日本積極謀劃利用大數據改造國家治理體系,對沖經濟下行風險。聯合國推出的“全球脈動”項目,希望利用“大數據”預測某些地區的失業率或疾病爆發等現象,以提前指導援助項目。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個國家制定了開放政府數據計劃,數據開放推動政府從“權威治理”向“數據治理”轉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撰文指出,中國需要加快形成大數據國家戰略。著力規劃“大數據戰略”中長期路線圖與實施重點、目標、路徑,統籌布局,加快大數據發展核心技術研發,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關立法與標准制定,搶佔新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戰略機遇期,重構國家綜合競爭優勢已經迫在眉睫。

  大數據是每個人的大數據,是每個企業的大數據,更是整個國家的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擁抱大數據,“十三五”規劃建議已經吹響向大數據進軍的號角,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基於大數據的智慧生活、智慧企業、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國家必將一一實現。

三、大數據開辟國家治理新路徑

  大數據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一場經濟變革,也是一場國家治理的變革。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數據時代》中說:“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單純依靠政府管理和保護數據的做法會使政府在面對大規模而復雜的數據時應接不暇、不堪重負。而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可以實現在線服務,做到權力運作有序、有效、“留痕”,促進政府與民眾的溝通互聯,提高政府應對各類事件和問題的智能化水平。“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准確性。”

  大數據正有力地推動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正日益成為社會管理的驅動力、政府治理的“幕僚高參”。習近平在參觀騰訊公司時說:“互聯網在社會管理方面有較大作用,我們怎麼去適應它?我看到你們做的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這樣的海量信息中,你們佔有了最充分的數據,然后可以做出最客觀、精准的分析。這方面對政府提供的建議是很有價值的。”李克強在考察北京·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時說:“把執法權力關進‘數據鐵籠’,讓失信市場行為無處遁形,權力運行處處留痕,為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科學依據,實現‘人在干、雲在算’。”李克強考察山東浪潮集團時指出:“不管是推動政府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要依靠大數據、雲計算。所以,它應該是大勢所趨,是一個潮流。”大數據使得政府決策的基礎從少量的“樣本數據”轉變為海量的“全體數據”。政府樹立大數據意識,促進相關數據完全共享,更多地依賴數據進行決策,可以實現從以有限個案為基礎向“用數據說話”轉變的全新決策。

  近年來,“大數據”議題已經成為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座上客,“大數據”戰略早露端倪。2014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推動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其中要求建立部門間互聯共享信息平台,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升監管水平。2014年9月17日,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中包括加大服務小微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方便企業獲得政策信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提供更有效服務。2014年10月29日,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其中強調加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2014年11月15日,提出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2015年1月14日,部署加快發展服務貿易,以結構優化拓展發展空間,提出要創新模式,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服務貿易新型網絡平台。2015年2月6日,確定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橫向聯通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部門,縱向貫通各級政府,推進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提高對市場主體服務水平﹔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推進政府和社會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高政府運用大數據的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化征信服務。

圖為: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實驗室

了解科研人員利用同步輻射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四、大數據重塑世界新格局

  “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大數據正在改變各國綜合國力,重塑未來國際戰略格局。2013年7月,習近平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指出:“大數據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大數據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驅動力。隨著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與普及,社會信息化進程進入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產生與流轉成為常態。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將達到約400億TB,將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成為新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重新定義了各個大國博弈的空間。在大數據時代,世界各國對數據的依賴快速上升,國家競爭焦點已經從資本、土地、人口、資源的爭奪轉向了對大數據的爭奪。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網絡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未來國家層面的競爭力將部分體現為一國擁有數據的規模、活性以及解釋、運用的能力,數字主權將成為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個大國博弈的空間。大數據將改變國家治理架構和模式。在大數據時代,用大數據可以通過對海量、動態、高增長、多元化、多樣化數據的高速處理,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提高公共決策能力。

  鑒於大數據潛在的巨大影響,很多國家或國際組織都將大數據視作戰略資源,並將大數據提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了“大數據研發計劃”,並設立了2億美元的啟動資金,希望增強海量數據收集、分析萃取能力,認為這事關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未來競爭力。迄今為止,美國在大數據方面實施了三輪政策,開放了50多個門類的政府數據確保商業創新。歐盟正在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為320萬人增加就業機會。日本積極謀劃利用大數據改造國家治理體系,對沖經濟下行風險。聯合國推出的“全球脈動”項目,希望利用“大數據”預測某些地區的失業率或疾病爆發等現象,以提前指導援助項目。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個國家制定了開放政府數據計劃,數據開放推動政府從“權威治理”向“數據治理”轉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撰文指出,中國需要加快形成大數據國家戰略。著力規劃“大數據戰略”中長期路線圖與實施重點、目標、路徑,統籌布局,加快大數據發展核心技術研發,推進大數據開放、共享以及安全方面的相關立法與標准制定,搶佔新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戰略機遇期,重構國家綜合競爭優勢已經迫在眉睫。

  大數據是每個人的大數據,是每個企業的大數據,更是整個國家的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擁抱大數據,“十三五”規劃建議已經吹響向大數據進軍的號角,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基於大數據的智慧生活、智慧企業、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國家必將一一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 的頭像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信息中心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