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數據:大變革、大機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5 00:05:38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光明日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文章稱,從來沒哪一次技術變革能像大數據革命一樣,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從少數科學家的主張,轉變為全球領軍公司的戰略實踐,繼而上升為大國的競爭戰略,形成一股無法忽視、無法回避的歷史潮流。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正在使數據沿著“摩爾定律”飛速增長,一個與物理空間平行的數字空間正在形成。在新的數字世界當中,數據成為最寶貴的生產要素,順應趨勢、積極謀變的國家和企業將乘勢崛起,成為新的領軍者;無動於衷、墨守成規的組織將逐漸被邊緣化,失去競爭的活力和動力。毫無疑問,大數據正在開啟一個嶄新時代。 

  “數據驅動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文章認為,如今,大數據已經被賦予多重戰略含義。從資源的角度,數據被視為“未來的石油”,作為戰略性資產進行管理;從國家治理角度,大數據被用來提升治理效率、重構治理模式、破解治理難題,它將掀起一場國家治理革命;從經濟增長角度,大數據是全球經濟低迷環境下的產業亮點,是戰略新興產業的最活躍部分;從國家安全角度,全球數據空間沒有國界邊疆,大數據能力成為大國之間博弈和較量的利器。總之,國家競爭焦點將從資本、土地、人口、資源轉向數據空間,全球競爭版圖將分成新的兩大陣營:數據強國與數據弱國。 

  宏觀上看,由於大數據革命的系統性影響和深遠意義,主要大國快速做出戰略響應,將大數據置於非常核心的位置,推出國家級創新戰略計劃。美國2012年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並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2013年又推出“數據—知識—行動”計劃,2014年進一步發布《大數據:把握機遇,維護價值》政策報告,啟動“公開數據行動”,陸續公開50個門類的政府數據,鼓勵商業部門進行開發和創新。歐盟正在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英國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日本發布《創建最尖端IT國家宣言》,韓國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中國多個省市發布了大數據發展戰略,國家層面的《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也於2015年8月19日正式通過。 

  微觀上看,大數據重塑了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轉型方向。美國的企業以GE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為代表,提出智能機器、智能生產系統、智能決策系統,將逐漸取代原有的生產體系,構成一個“以數據為核心”智能化產業生態系統。德國企業以“工業4.0”為代表,要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把一切機器、物品、人、服務、建築統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高度整合的生產系統。中國的企業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的“DT時代”(data technology)為代表,認為未來驅動發展的不再是石油、鋼鐵,而是數據。這三種新的發展理念可謂異曲同工、如出一轍,共同宣告了“數據驅動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與此同時,大數據也是促進國家治理變革的基礎性力量。正如《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在定義中所強調的,“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在國家治理領域,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智慧政府建設,大數據為解決以往的“頑疾”和“痛點”提供了強大支撐;精准醫療、個性化教育、社會監管、輿情監測預警,大數據使以往無法實現的環節變得簡單、可操作;大數據也使一些新的主題成為國家治理的重點,比如維護數據主權、開放數據資產、保持在數字空間的國家競爭力等。 

  從哲學意義上來看,大數據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也不僅僅是一場管理革命或者治理革命,它給人類的認知能力帶來深刻變化,可謂是認識論的一次升華。具體而言,大數據可以為決策者解決“四個問題”,提升“兩種能力”。一是解決“坐井觀天”的問題,以往人們決策只能基於視野之內極為有限的局部信息,和井底之蛙無異,大數據則可以實現整個蒼穹盡收眼底;二是解決“一葉障目”的問題,以往不具備全樣本數據分析能力,只能用小樣本分析近似推理,猶如從“泰山”中取來“一葉”,而真理可能存在於全樣本的海量數據之中,借助大數據則可完全克服;三是解決“瞎子摸象”的問題,七個瞎子根本無法根據各自的認識加總出完整的大象,因為他們的信息是相互離散的,無法有效關聯起來,而大數據的基本優點是在深入關聯中還原事物的原貌;四是解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問題,人們習慣於因果分析,遇到這種“稀奇古怪”的因果鏈則很難前瞻和推理,但大數據注重相關關係,可以準確地發掘出規律。提升兩種能力,一個是“一葉知秋”的能力,體現大數據敏銳的洞察能力,另一個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體現大數據對時空約束的突破。這些足以說明,大數據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次升華。 

  中國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挑戰與路徑 

  文章提出,值得振奮的是,中國具備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條件。從2013年至2020年,全球數據規模將增長十倍,每年產生的數據量由當前的4.4萬億GB,增長至44萬億GB,每兩年翻一番。從全球占比來看,中國成為數據強國的潛力極為突出,2010年中國數據占全球比例為10%,2013年占比為13%,2020年占比將達到18%,屆時,中國的數據規模將超過美國的數據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成為數據大國並不奇怪,因為我們是人口大國、製造業大國、互聯網大國、物聯網大國,這都是最活躍的數據生產主體,未來幾年成為數據大國也是邏輯上必然的結果。 

  儘管存在成為數據強國的潛力,但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之下,中國推進大數據戰略仍存在以下幾個清晰的挑戰。第一,頂層設計方面,全球大國之間圍繞大數據的競爭頗為激烈,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後來居上並非易事。如何能夠緊扣創新前沿,把准未來趨勢,超前戰略部署,對政策設計來說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挑戰。第二,數據開放方面,“數據孤島”廣泛存在,雖然政府掌握著80%的數據,但現實中卻相互割裂,自成體系,“部門墻”“行業墻”“地區墻”阻礙了數據的流動共享,數據被視為部門的利益和隱私,這與大數據時代的基本理念準則相悖。第三,大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缺位,導致能夠開放的數據不開放,需要保護的隱私不保護,企業由於標準模糊而無法大膽創新。第四,“數據主權”容易受到侵蝕,由於數據空間是國家新的戰略維度,尚沒有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再加上電腦、手機、芯片、服務器、搜索引擎、操作系統、軟件等核心的數據“基礎設施”大量依賴進口,數據資產極易流失,數據主權極易受到侵蝕。 

  把握優勢,克服挑戰,抓住大數據革命帶來的“機會窗口”,建設數據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有力支撐。然而,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擁抱大數據時代,確保在數字化趨勢中立於不敗之地呢?首先,需要在國家頂層設計上有一個清晰的行動框架,包括由什麼部門主導、哪些部門參與、什麼樣的協作機制、沿著什麼優先次序、克服哪些既有的障礙、達到什麼戰略目標,只有這樣,各部門、各地區、企業界、學術界才能形成合力,在一個共同的路線圖上協作推進。其次,盤活數據資產,在數據開放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一些基本的建議包括:加快G2G(政府與政府之間)、G2B(政府與企業之間)、G2C(政府與公民之間)大數據開放與共享;推動基礎性、戰略性大數據資源庫整合;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國家大數據檔案。最後,把強大的“國家企業”和活躍的“萬眾創新”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培育可以和國際“八大金剛”並駕齊驅的巨型企業作為大數據環境中競爭的中堅力量,同時,鼓勵和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數據生態系統中的活躍力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iBeacon 智慧商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 的頭像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信息中心

    智慧商城專業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